• 【人社廳局長談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甘肅:用“甘肅溫度”激勵人才百舸爭流
    來源: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訂閱號 日期:2022-11-15 瀏覽 200

    用“甘肅溫度”激勵人才百舸爭流

    甘肅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麗寧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歷史使命,把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新理念新舉措,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人社部門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牢把握職責定位,重點抓好“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建設,突出理念、機制、方法創新,提升服務人才的“甘肅溫度”,努力為把甘肅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人社力量。

    樹立戰略思維,優化人才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是首次將科技、教育、人才工作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既堅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又強調了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人才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堅持系統觀念,突出頂層設計,拓展人才工作觸角,更好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圍繞省委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推動人才鏈深度融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通基礎和應用研究、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根據全省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要,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提升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讓人才體系“塔基更實、塔尖更高”;聚焦“技能甘肅”建設,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體制機制,打造符合甘肅省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隊伍。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全面落實國有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用人自主權,有效激發用人主體引才育才用才積極性;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著力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社保經辦、津貼發放等“關鍵小事”,解除人才后顧之憂。

    聚焦創新發展,厚植人才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就要求我們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切實找準人才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契合點,千方百計解決甘肅省高端領軍人才不足、“卡脖子”技術攻關人才嚴重匱乏的難題。充分發揮省領軍人才、省優秀專家、甘肅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等重點人才計劃牽引作用,進一步完善選拔培養政策,搭建學術交流、成果展示平臺,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基礎研究、鄉村振興人才等方面傾斜支持力度,引導高層次人才投身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緊盯青年人才這個重點,深入實施隴原青年英才計劃,打造領軍人才后備力量和青年人才生力軍;全面實行博士后工作分級管理和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備案制改革,落實進站博士后津貼和日常經費補助,推進“兩站一基地”擴量提質,吸引國內外博士來甘開展原創性研究。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大力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培訓,建設一支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強化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嵌入式技能培訓,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發揮技能領軍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培養更多工匠人才;打造“魯甘人力”“津甘技工”東西部協作勞務品牌,實施“西部海員”計劃,不斷拓寬技能人才培養渠道;持續開展甘肅省百萬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提升活動、“百千萬”創業引領工程等競賽,將技能競賽打造成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

    完善體制機制,釋放人才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以“放權松綁”破解人才發展瓶頸制約。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開展三級醫療機構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和行業協會、民營企業工程師職稱評審改革試點,及時總結、適時推廣試點改革經驗做法;全面落實用人單位選人用人自主權,指導事業單位自主設定崗位任職條件,自主擇優聘用人員,根據人才特點、所學專業和事業單位崗位實際需要,分類制定和優化引才措施,持續提高引才效率和質量。健全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堅決破除“四唯”,重點解決職稱評審中片面將論文、專利、項目和經費數量等直接掛鉤的做法。動態調整職稱評價標準,突出能力、業績導向,更加注重工作績效、創新成果,不斷提升評價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開辟特殊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探索建立“代表作清單”制度,打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不斷推動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縱深發展。千方百計激發人才內生動力,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新、離崗創業;鞏固拓展績效工資“四下放”改革成果,在收入分配方面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深化高校院所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向一線和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才傾斜,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創新服務方式,優化人才生態。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生態的競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這就要求我們堅決破除“官本位”、行政化傳統思維,主動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人社部門職能轉變,創新人才服務內容、方式、標準,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讓來甘留甘人才安心、放心、舒心。持續推進人社系統工作作風轉變,由原來的“權力部門”變為“民生部門”,由審批管理變為服務保障,建立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深入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上門服務機制,主動關切服務對象訴求,建立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促進人才工作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壓實主管部門、用人單位主體責任,熟練掌握政策,規范工作流程,優化服務手段,強化監督管理,著力解決經辦人員更迭頻繁,導致政策執行有偏差、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確保權限下放后“接得住、用得好”。加大對基層人才的關愛扶持。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和1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落實好專家選拔、職稱評定、公開招聘等傾斜政策,讓基層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環境,加強高層次人才貢獻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組織實施國情研修、省情考察等系列活動,健全完善聯系服務領軍人才等專家服務制度,注重事業感召、榮譽表彰,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選拔范圍,提升人才榮譽感獲得感,千方百計拴心留人,激勵人才更好發揮作用。


    微信

    微博

    久久视精品99re8久香蕉,久久无码视频,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